《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于1719年创作的小说。由于其创新性,在当时英国社会引起轰动,短短4个月重印4次,而且远播海外,欧洲各国都在翻译,甚至仿写"本国的鲁滨逊"。据不完全统计,至19世纪末,《鲁滨逊漂流记》的不同版本、翻译、模仿作品已超过700种。
《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前,英国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比起当时的流行读物,《鲁滨逊漂流记》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作品质量都明显上了一个层次,可谓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它同样有其历史渊源,《鲁滨逊漂流记》植根于西方文学经典题材、手法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笛福画像
一、薪火相传:植根于西方文学底蕴中《鲁滨逊漂流记》
1、古希腊神话史诗的"漂流母题"和"冒险母题"
欧洲小说可以溯源到古希腊神话史诗。荷马史诗是西方成文文学开端和第一座里程碑,也是西方文学的一个"母题库"。荷马史诗相传由吟游诗人荷马整理创作而成,包括两篇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特赛》。其中《奥特赛》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回故乡的坎坷经历,由于海神波塞冬的各种阻挠,奥德修斯及其船员在海上"漂流"了10年,经历艰难困苦、光怪陆离。
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伊阿宋出于对荣誉和王位的追求,率领众英雄乘坐阿尔戈号到科尔喀斯去取金羊毛,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众英雄千辛万苦来到目的地,最终夺取金羊毛。
《奥德赛》确立的漂流母题,"伊阿宋"确立的冒险母题,被后世作家反复阐述,笛福也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做出了大航海时代的重述。
荷马雕像
2、骑士文学的冒险精神与反宗教精神
古希腊神话虽然提供了母题,但多神教概念下的人神互动史诗毕竟久远而不合时宜。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诞生了中世纪封建文学的典型形式——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随着时代变迁先后演变出了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这些表现形式。二次元系列作品Fate中的一些著名角色就neta了《疯狂的罗兰》等骑士文学作品。
骑士文学作品在叙事情节上高度类同,通常讲述一或几位勇敢的骑士,为了爱情或荣誉踏上冒险之旅,历经诸般奇遇,不断化险为夷,终而苦尽甘来,结局皆大欢喜。虽然骑士文学往往是虚构的,是远离生活,不考虑现实情况的,但必须指出,歌颂自我追求和冒险的骑士文学是对当时天主教精神统治的一种反抗。因为按中世纪天主教观念,人的主观能动极弱,唯有恭顺地侍奉上帝,正如奥古斯丁所说,"任何人都无法达到享用其自身的程度,因为他的责任不是为自身而自爱,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大航海时代末期的《鲁滨逊漂流记》在情节和人物塑造的方面,很好地继承了骑士文学反抗宗教精神统治、歌颂自我追求和冒险的精神。
唯一不同的是,骑士文学中的英雄总是骑士,而鲁滨逊是资产阶级的英雄。
西班牙骑士盔甲
3、流浪汉小说的底层昏暗际遇和叙事结构
历史的车轮从中世纪驶向了大航海时代,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上流阶级享用着从新大陆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和货物,经济偏重于金融业和商业,农业和手工业受到挤压和摧残,自然经济解体后的底层人民,沦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阶层。这种社会状况催生的"流浪汉小说",以底层流浪汉为主人公,叙述他们在被虚伪的上流阶级欺压的夹缝中,靠着投机取巧的"街头智慧"四处游荡谋生,试图改善自己的处境,却往往徒劳无功。
在叙事结构方面,流浪汉小说发展了"一线串珠式"散文叙述结构,即以主人公经历顺序为线索,串联起多个本身具有独立性的小故事(《奥德赛》是韵文史诗)。
流浪汉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线串珠式"叙事结构、底层昏暗际遇安排无疑影响了《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以鲁滨逊的个人经历为线索,按顺序详细描述了主人公的四次航海历程,而除了第二次之外,其他的经历都是不幸而悲惨的,特别是第五次航海导致的流落荒岛。
如果说,《堂吉诃德》是一部乡绅(非贵族)为主人公的披着骑士文学外衣的流浪汉小说,那么《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部新兴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披着流浪汉小说外衣的骑士文学。
流浪汉小说代表作《小癞子》
三、文脉相承: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与英国哲学的经验主义相对应的,是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鲁滨逊漂流记》也受到本国英格兰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滋润。
1、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倾向
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大抵是由英国中世纪伟大文学家乔叟(1343-1400)开创的,由于其人生经历,乔叟的创作分为法国影响时期、意大利影响时期和成熟期。乔叟曾代表英王爱德华三世出使欧洲大陆,在意大利接触了当时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乔叟见过同时代的意大利前三杰之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乔叟成熟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无疑深受薄伽丘《十日谈》的影响,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倾向。
乔叟画像
2、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先驱——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在《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前四十年,英国诞生了一部经典宗教寓言体小说——《天路历程》。该书由约翰·班扬创作,分为上下两卷,讲的都是基督徒受传道者指引前往天国的旅程故事,两个旅程的过程类似,都是历经艰难险阻,战胜妖魔鬼怪和心灵缺陷,最终获得圆满。
虽然是一部充满梦境的宗教寓言,但《天路历程》不仅描写了英国乡间路上的景色,而且生动具体的描写了路人的动作、谈话和日常小事,因此也具有现实主义属性。这部书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在班扬去世前据说卖出了10万册,即使以现在的标准也是畅销书。
约翰·班扬
此外,在笛福所处的时代,英国识字阶层流行着一类被称为"实话实说"的小册子,文本取材于现实。而《鲁滨逊漂流记》初版的"真实故事伪装",可能受此背景影响。
受英国现实主义传统滋润的《鲁滨逊漂流记》,继承发扬了现实主义风格,"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的基础上,真实地揭示现实关系及人物和环境的联系,并尽可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恩格斯语),而其自身也成为了后世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一部分。
四、革故鼎新: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拓荒之作
现实主义是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存在三种"摹仿现实"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比较集中地将现实主义手法运用在长篇小说这一体裁,起到了"拓荒"的作用。
1、取材现实
《鲁滨逊漂流记》实际上改编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因为与船长有矛盾,被遗弃在智利以西五百多海里的一个荒岛上,直到四年多后被路过的罗杰斯船长发现并救回英国,他自己和船长分别将这一经历创作为读物,在当时引起了英国社会的轰动。在荒岛上,塞尔柯克凭自己的双手过上了近乎"饮毛茹血"的自给自足生活,回到英国后,基本失去了社会交往能力,变得不愿接近人,甚至在自家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地穴居住。笛福就是以塞尔柯克事件为素材,将普通水手、"原始化"的塞尔柯克改编成了中产阶级、保持理智的鲁滨逊,创作出了《鲁滨逊漂流记》。
2、详实的背景、环境描写
书中对鲁滨逊的人物设定非常细致,出生年份、祖居何处、现居哪里,父亲经历、母亲家境,兄弟情况、教育经历,无不真实具体,符合时代情况。不明就里的读者,难免信服这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物。
而在环境描写上,也详实合乎地理情况。致使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第四次航行,航行中的决策、经过的地点和遭遇的气候,都符合真实情况。而荒岛的地理特征设定,从书中可以看出,无人荒岛位于加勒比地区,是特立尼达岛的东北临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这是符合气候规律的。鲁滨逊对荒岛的勘察探索,也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包括山脉、海滩、河流、礁石、临岛、海流的真实地理空间。
后人附会的鲁滨逊漂流岛
3、具体的行动、细节描写
夺船行动简述:第一艇队员先是登船压制前后甲板,继而"关紧舱门,把舱底的人都关在下面",然后第二艇"顺着船头的锚索爬上来,占领了船头和通向厨房的小舱口",然后大副率三人冲进"船尾的船长室",打死了叛变头目,夺回了大船。
盖伦大帆船横截面模型
4、叙述平实,前后呼应
《鲁滨逊漂流记》一气呵成,原版并不分章节,也没有明显的小说结构,语言通俗易懂,充满当时的口语,具有真实感,仿佛就是一个普通人口头叙述及其日记的一本汇编。甚至书中的啰嗦、重复叙事,也很符合一个未经严格文法训练的普通人的表达特点。这一手法饱受当时知识精英的批评,对此笛福的答复是:"我已经使本书的语言符合文章内容的格式,而不求文体谨严藻饰,我宁愿按照随笔短论的性质采用轻松灵活的笔法,而不想曲意追求文字的完美。"可见笛福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
但《鲁滨逊漂流记》也不是一部信马由缰的作品,其真实感还体现一些地方的前后呼应。在荒岛上前几年占较大篇幅的的日记,是用船上的墨水写的,后来墨水用完了,鲁滨逊也不会造,因而后面就没有日记了。但后来被救的船长指出,只需要将木炭和水混合加工,就能制作出墨水,鲁滨逊没有制造墨水令船长"感到很奇怪"。这表明,笛福显然有谋篇布局,并非信笔胡写,虽然为了文本形式做出了一些情节安排,但也没有回避现实技术问题。
5、但还不够真实
身为一个呆在陆地上的城市资产阶级者,笛福对于劳动的认知实际上仍然是比较有限的,特别是短短数月的写作时间,根本不允许进行采风获取直接经验。因此书中对劳动的细致描写,也有其不合理之处。根据笛福的其他人生经历,暂列举以下三点:
(1)着重描写的造木板工序,缺少关键的晾晒环节。这种气候下的树木含水量也较高,需要晾晒干燥,才能作为木材使用。实际上造舰木料橡树是当时欧洲的战略物资,英国就建立了战略橡树种植和储备机制,而橡树在采伐后需要经过14年的处理,才能被用于造舰。作为英国国民和政论名人的笛福,缺乏木材处理知识,显得有点奇怪。
(2)陶器烧制温度不达标,不可能成功。陶器的烧成需要1000-1200度的高温,必须造窑,书中鲁滨逊没有造窑就烧制出了合格的陶器,这是不可能的。而且造窑和制砖也没有那么困难,原始技术就可以做成(恰恰是所谓"野人"掌握的技术)。成功创办制砖厂的笛福,犯这个错误,显得有些奇怪。
(3)面包制作,没有描述如何发酵。未经发酵的面包非常硬,极难食用。而在解释无法酿啤酒的原因时,提到了"没有酵母来发酵",可见鲁滨逊是知晓酵母和缺乏酵母的。但对于面团的发酵,却毫无描述。虽然不能强求笛福知晓微生物学知识,但笛福在青年时期做过进口酒贸易商,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做过2年的游历学习,如果细心考察,就会知道当时葡萄酒是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成的,现在的葡萄干面包也是这个原理。因此以当时技术和条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按说是可以制作葡萄干面包和葡萄酒的。
鲁滨逊制陶器
五、结语
《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与其接地气、迎合读者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但难能可贵的是,《鲁滨逊漂流记》在西方和英国文学底蕴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在长篇小说体裁下较集中地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这使《鲁》在英国文学史乃至西方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鲁滨逊漂流记》首版封面
按当今中文网络小说的角度评判,因其手法的古早,《鲁滨逊漂流记》可能只是不到"神作"的"良作"。但其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网文常常做不到的。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陆祖讷,奔三的中二青年,专一的归零主义者。好读书,喜思索,观大略,求甚解。历史文化,科普动画,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愿意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用户评论
这个游戏的画面风格真棒,复古感十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解谜型游戏,这款《鲁滨逊漂流记》我玩的超开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剧情有点像看欧美电影一样,很有深度,让人回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荒岛上生存的玩法真考验人,感觉自己就是鲁滨逊那样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建造营地、采集资源,游戏内容丰富 banget!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系列的游戏我一直玩到现在,剧情代入感太强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的时候真的会体验到鲁滨逊的孤独和意志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音乐很好听,配着游戏场景更让人沉浸其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那种冒险、探索的感觉,这款游戏真的满足了我的愿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玩了不少生存类的游戏,这一个的立意还是很有创意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操作简单易上手,但玩法却很深奥,真考验玩家的智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推荐给喜欢西方文学的人玩,能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故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游戏真的会让我联想到童年的冒险故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让人想起现实中的很多美好事物,比如亲情、友情等等。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整体的画面表现很不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你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小说爱好者,这个游戏你一定会喜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的剧情发展很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完以后感觉收获满满,不仅仅是游戏体验本身更是一个心灵的洗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