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婆笔下波洛形象解读,探寻经典推理魅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作为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的她,从26岁开始写作到85岁去世,出版了68部长篇侦探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
阿婆写作速度极快,质量极高。她写的侦探小说,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毫不过时,甚至经常被怀疑是穿越回去的。
当下知名的悬疑小说家们真该庆幸她没有出生在21世纪,否则他们的职业生涯估计就只能沦为给阿婆当个五万块月薪的助理了。
而《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阿婆推理小说家职业生涯上的极具分量的作品,一直是推理迷心中的神作。至于开创了多少种悬疑小说类型,也不需要我再赘述。
这么大一个IP,自然一直是影视剧圈的改编热点,但是由于这部作品使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谈话式的本格推理,虽然作为文学不难被人接受,但放到大银幕上,在形式转换上的确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几十年下来的改编,也就只有如下这些。
因此,得知这部福克斯新翻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要上了,我是满怀期待而又有点替导演捏一把冷汗的。
果然在中国上映前,国际评分就已经不太乐观了。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在我的必看名单上。
作为一个阿婆铁粉,看完本片的初步感受是,虽然有不少的遗憾,但依然可以负责任地说,票价还是值当的。
首先,本片使用的是70mm的胶片拍摄,一般都是用于IMAX宽屏的放映,但是这部片却良心得很,没有搞什么幺蛾子3D。我们家附近那个很普通的电影院,普通的2D厅,也能感觉到火车在白皑皑的雪山中开过的磅礴气势。
简单点说就是:美,很美,非常美。清晰,很清晰,非常清晰。
你在家随便下载,有这个视觉效果算福克斯输。
预告片可以感受到一点点视觉效果,但是肯定没那么宽咯。
观看地址:https://v.qq.com/x/cover/5yed2kguee8qtzm/q05625ottr5.html
第二个价值是演员表。这个演员表肯定不能属于当红炸子鸡,而是清一色的演技长期在线的真·演员,其中也不乏强尼·德普这样自带流量的演技派。
一部电影里都是好演员最大的优点就是,观众会很快入戏。作为一个已经被剧透到了骨子里的人,我还是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是被调动起来了的。作为一群戏中戏的演员,这群人既要演得像,又要演得有点破绽,这绝对不是普通面瘫的鲜肉小花可以做到的。
在最后一场被不少人盛赞的“最后的晚餐”场景中,西班牙女神佩内洛普·克鲁兹那段非常扎心的自白,硬是把我从一个严肃脸的影评人士变成了“嘤嘤嘤好难过”的小白观众。
这一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肯定是有7分以上水准的,无论是剧情走向(废话,也不看原著谁写的),还是演员、场景、服装、对白,都没什么太多可以挑剔的。
但可怕就可怕在,它翻拍的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啊,想让大家都感觉比较满意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这个新版肯定也有比较令人遗憾的部分。
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几场比较激烈的动作戏,第一场是开头揭露偷宝物的官员,第二场是波洛在钢架上追逐逃跑的助理麦奎因,第三场是波洛被阿巴斯诺特医生射中胳膊后跟他的一场搏斗。
本人感觉,除了第一场非常精彩且必要之外,后面两场都有种非常诡异的感觉,毕竟波洛虽然以前是警察,但也是用脑居多的警探,并不是需要展示身体优越反应敏捷的特工啊。
仔细想了一下,这两段没必要的动作戏,可能源于导演,担忧这部电影太多文戏,怕观众睡着,只好强行加了一点乒乒乓乓的剧情,好让给大家醒醒神。
但导演可能误会了一件事,并不是动作戏多观众就能注意力在线的,想想去年口碑扑街的《变形金刚5》,动作戏是挺多的吧,可以说全都是动作戏了吧,但是大多数成年观众根本抗拒不了周公的邀请啊。
文戏多就担心吸引不了观众了?去看看文戏超多的黑帮片《教父》是怎么拍的。
本质来说,就是导演并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把拍这部推理名著拍得吸引人,只好靠加戏了。
第二个令人不满的地方,也是我对本片最感无奈的地方——波洛的人设。
他在离开耶路撒冷前,跟护送他的警卫所说的那段话,以及他在“最后的晚餐”时候说出的肺腑之言,的确有一种前后呼应的冲击力,也的确似乎有了一种翻转式的戏剧冲突。
但,这种翻转从根本上就说不过去。
波洛,一个智商甩常人八条街,非常敏锐,非常细致,爱旅游还爱看狄更斯的大侦探,怎么会是一个相信非善既恶、黑白分明的人?
请容我将原著的最后一段呈现给大家:
波洛看看他的朋友。
“你是公司的董事,布克先生,”他说,“你要说些什么?”
布克先生清清嗓子。
“我的意见是,波洛先生,”他说,“你提出来的第一个推论是正确的——确实如此。我建议,南斯拉夫警察到达时,我们把这个结论提交给他们。你同意吗,医生?”
“当然同意,”康斯坦汀医生说,“至于医疗证据,我想——呃——我会提一两个奇妙的建议。”
“那么,”波洛说,“我的解决方案已向大家说明,我可以荣幸地退出此案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波洛的态度是非常冷静非常平和的,他不是没有挣扎和惊讶,但这一切早在他探析真相的过程中,就已经尘埃落定。真正应该体现他情感变化的应该是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而不该像电影中那样,到了最后来一段总结陈词,甚至还很造作地让对方射杀自己。
导演为了戏剧冲突,活活把一个深沉不乏趣致的智者弄成了一个愤青小粉红。
这真真是全片最让我失望的地方了。
这篇IMDB的影评也道出了对这次改编如此平庸的失望。
但与这篇影评态度有所不同的是,我并不同意这个“何必改编”的论调。一个优秀的IP总归是应该常变常新的,这样它才能保持着永久的活力。
正如《神探夏洛克》对《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个系列非常有创意的改编一样,我总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后来者,把阿婆的作品改出令人惊喜的新形式来。
用户评论
完全 agree! 原本想看经典侦探小说享受情节推理,结果被作者莫名其妙的政治附带属性弄坏了整部作品的氛围。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波洛形象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挺对的,有些作者为了迎合某些群体,就强行加入一些不相关的元素,最后反而毁了原本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东方快车的忠实读者,看过好几遍不同的版本,但像这个作者这样把波洛写成“愤青小粉红”,我真没看出来。作者你是在玩啥梗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博文很有道理,确实有些现代改编作品过度政治化了原本纯文学性质的的作品,反而失去了原著魅力。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一个经典例子,现在看来似乎更像一部时事评论文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同意!波洛在阿婆笔下的那份优雅与智慧早已超越任何时代背景,不应该被作者强行加一些现代元素去“改写”。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喜爱侦探小说的读者,我更喜欢那些注重剧情推理和人物刻画的作品,而不是那些堆砌政治意味和社会论述的杂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作品现在都容易陷入了这种误区,为了迎合主流思想潮流,就牺牲了原本创作的品质。我希望更多的作者能够回归到真正的文学价值,去用心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承认有些对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改编版本确实有其新意,但我不认同将波洛描述为“愤青小粉红”这种不准确且带有攻击性的表达。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博主说波洛变成“愤青小粉红”,我瞬间脑补了一幅画面:穿着西装戴着草帽的波洛一边推理案件一边发表政治评论,简直太搞笑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观点很有深度。确实不应该把原著的人物形象强行扭转为符合当前时事的某种身份设定,那样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和艺术美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很喜欢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个故事的,而且我个人更欣赏经典版本的波洛形象。现在的改编版本确实有点脱离原本的范畴了,让人不太适应。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很多作品都应该注重对原作的精神和文史考据的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意或者迎合某种特定人群的喜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觉得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个故事本身就很精彩了,不需要加太多外的东西进去。如果作者想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可以直接写一篇专门的评论文章,何必非要强硬塞进侦探小说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同博主的观点。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当前社会风气,一些作品就变成了披着故事马甲的政治评论,这样反而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在阅读任何作品的时候都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被作者的想法完全左右。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文字背后的信息,并形成自己对事件和人物的判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都应该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它所展现出的推理逻辑和人物刻画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不应该把现代的眼光去评判当年的作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波洛变成愤青小粉红”这种说法,我都会被逗笑。这真是太魔幻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波洛身上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冷静和智慧,他不是一个只会鹦鹉学舌的人。如果要像文章里这样描写波色的政治倾向,那我觉得这个角色就失去了他原有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