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屋子
张思胜
提起地屋子,现在多数人不知是啥样子,还以为是地窑、土屋、茅草屋呢。按说与地窖、土屋、茅草屋有点类似相像,但又完全不同。在我老家大许镇团埠村所指的地屋子,是农闲时间里男人们从事柳编活动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苏北农村凡是从事柳编工艺的人家都有一个地屋子。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徐州村柳编业十分发达,可以说处在辉煌时期,就我老家团埠村来说。村里十四个生产队,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从事编柳的艺人,村里呈现一派“家家有地屋,人人会柳编”的盛况。
但柳编的场地则是很有讲究的,即柳编的柳条,不能放在外面,一旦失去了水分,就容易断裂。因为地屋子里面是很潮湿的,而刚割回来的柳条是不能直接编制的,需要去除表面的一层皮,放置一段时间才能编制。编制的时候,也需要在这地屋子里,让柳条始终保持水分和柔软,否则活计很难进行。故从事柳编的艺人都要在自家的院子里盖一个地屋子。当年我父亲也编条活,家中自然就有一个地屋子。
实际上,地屋子又称“地窨子”,半在地下,半在地上,在团埠村周边较为多见,它修建在地下一米处,即使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里面也暖烘烘的。由于地屋子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所以特别适宜编织条活。一般在自家院内或自家地头的空场地里,先在平地挖一个面积大小有七八平方米、深有一米许的坑。坑挖好后,就地使土和泥垒墙,墙体不高,地上地下部分加在一起也就有的1.5米,上面像盖房子一样,用闲置的木头做房梁或檩条,上面用玉米秸或秫秸等蒙住,再盖上一些麦草,用土严严实实地封住。只朝南留有一进出的门。凡建得高级一点的地屋子上方还留有一个二尺见方的小天窗,用于白天照明。但大部分人家建的地屋子是没有窗户的,虽然简陋,但向阳性好,冬暖夏凉,且利于保持室内潮湿,很好地保持柳条的柔韧度和湿度。另在地屋子出口处立上一个可供上下进出的支架或梯子。冬天为了保湿保温,有的还特意挂一门帘子。因房子和门口实在低矮,大人进门时,不得不做出弯腰蹲坐的姿态。因房子低矮,这样的房子在团埠村被称为“地屋子”。
这种地屋子的优点在于:一是冬暖夏凉;二是可以省工省料;三是房屋低矮不易被风刮毁。而地屋子与地窖的区别在于,地窖上面与地面几乎是平的,而地屋子则露出地面,上面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雨天时淋水。其实,这种地屋子也足够2—3人居住和生活,我想,也许这种的建造房屋结构及方法是“穴”居房屋的由来和遗存吧。
那时,我家的地屋子是父亲新手所建,面积虽然狭小,也就一间屋子的大小,却被父亲分割出几个工作区间。一处用来放置柳编用的浸过水的柳条和下脚料,一处用来存放他做好的成品和使用工具,还有一处就是他的具体工作场地了。因为柳编需要蹲在地上或坐在凳子上,手脚并用,因此,需要不时的根据柳编的步骤变换姿势:或双脚踩在柳条活计上,或用双腿把条活夹住,或把条活放在怀里,……不管怎样,地屋子足够父亲施展拳脚的了。
还记得,那个时候,没啥娱乐活动,没有收音机,更没有手机,每天就父亲一个人在地屋子里编条活,日复日干着这样重复的枯燥的活计,为了给自己提提精气神,父亲就想了个解闷的办法:边干活边唱歌。他唱的歌曲多是豫剧和拉魂腔,反正当时我也听不太懂,好像类似于那种《包公铡陈世美》、《王三要饭》、《辕门斩子》、《喝面叶》等的曲目段子。就是在这种潮湿的地屋子里,在这种自娱自乐中,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不知他熬过多少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不知编制了多少柳编制品,如箢子、簸箕、升筐子等,一一去换来钱粮,养活我们一大家子。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从事柳编的手艺人已经很少了,而愿意学习此类手艺的年轻人更是少见,老家的地屋子早已坍塌毁损,难觅踪迹了。不过,昔日的地屋子是农村柳编艺人的创造,见证着农村人的勤劳、简朴和智慧,也承载着农村几代柳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农村人永远的记挂。
用户评论
以前听人提过“地屋子”这种建筑风格,今天看到这个博文终于有了更具体的了解。真的蛮奇妙的,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很有特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棒!让人对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充满了好奇,很想亲自去看看“地屋子”的样子。图拍得也不错,很能表现出那种独特的气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很多时候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和谐,有些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但“地屋子”的设计风格却处理得很好,很有创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不是很欣赏这种“地屋子”的设计,感觉太土了吧!而且实用性可能也不怎么样,不知道住起来会不会很悶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设计理念还挺新颖的,把地面融入建筑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建构方式,确实很有想法。不过,对环境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加深入地考究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地屋子”的设计更像是艺术品,实用性可能会比较低一些,适合做一些展览或者休息的地方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建筑设计不应该只追求美感,还需要考虑到功能性和可持续性。这篇博文让我开始反思一下“地屋子”这种设计的合理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融入自然元素的设计风格,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和放松。 “地屋子”确实很有潜力,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不同风格的案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曾经住过一间类似“地屋子”的房子,虽然设计很有想法,但实际上生活体验并不理想。透气性不好,清理也很麻烦,这种类型的建筑需要更加细致的设计和建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创意和审美眼光,“地屋子”绝对是创新之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地屋子”这种新奇的设计很感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一下!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相信这种类型的建筑会越来越常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也许未来的住宅设计不仅要追求美观和实用性,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地屋子”这样的概念确实很有前瞻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佩服那些能设计出如此独特建筑的人才! “地屋子”让人眼前一亮,也预示着未来的建筑设计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改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种“地屋子”的建筑风格有点过于追求个性化,实用性可能不太强。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展示或体验空间我觉得可以接受,但作为常住房屋的话还是需要考虑更加实用性的因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那些喜欢探索新事物的人来说,“地屋子”绝对是一个值得去关注和学习的主题! 这种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展现艺术感。未来或许“地屋子”会成为一种主流建筑风格!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欣赏这篇文章中的照片,特别是那张站在“地屋子”顶上的样子,很有创意和艺术感! 希望以后有更多关于这种建筑类型的文章分享。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地屋子”的设计很适合在自然环境中建造,比如山区或海边。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合四周景观,营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