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蜀汉后期人才短缺解析:被诸葛亮忽视的潜力股,或可铸就强大军团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蜀汉后期人才短缺解析:被诸葛亮忽视的潜力股,或可铸就强大军团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魏延之殇
提起蜀汉五虎上将,大家都会想到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殊不知,蜀汉还有一位武勇过人、才略出众的大将——魏延。他虽然名气不及五虎上将,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魏延早年曾在韩遂麾下效力,后来归顺刘备,成为蜀汉的一员猛将。刘备非常器重魏延,将汉中这个重镇交给他镇守。魏延不负所托,在汉中一镇就是十多年,曹魏大军多次来犯,都被他一一击退,保卫了蜀汉的大门。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掌蜀汉,他虽然不喜欢魏延的为人,但也不得不重用魏延。在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中,魏延都是主力之一。他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成为蜀汉抗曹的中流砥柱。
然而,诸葛亮和魏延在用兵理念上有很大分歧。魏延主张速战速决,诸葛亮则力主稳扎稳打。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子午谷奇谋。他建议自己率5000精兵,从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则率大军从斜谷进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
这个计策看似冒险,但若是成功,必将一举扭转战局。可惜诸葛亮认为风险太大,断然拒绝了。魏延心有不甘,抱怨道:"我有斩将夺旗之功,却不能尽展其才,实在可惜!"
尽管如此,诸葛亮还是很器重魏延的。魏延和杨仪、刘琰等人发生矛盾时,诸葛亮都会出面调解。特别是刘琰,因为得罪了魏延,被诸葛亮遣返回了成都。可见诸葛亮对魏延还是相当维护的。
然而,诸葛亮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他只是让费祎从中斡旋,暂时化解了危机,却埋下了祸根。诸葛亮病重时,只召见了杨仪等人,却没有召见魏延。这让魏延心生不满。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代替诸葛亮挂帅出征,魏延却拒绝听从他的调遣。两人矛盾激化,几乎兵戎相见。杨仪借机诬陷魏延谋反,最终导致魏延被杀。英雄魏延,就这样死于非命。
魏延虽死于杨仪之手,但诸葛亮也难辞其咎。他生前没能妥善处理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临终前又考虑不周,这才酿成大错。若是诸葛亮能多听取魏延的意见,善加利用,说不定蜀汉的局面会好很多。可惜,这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就这样被诸葛亮给浪费了。
刘封的不幸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蜀汉的嫡系宗室。他骁勇善战,颇有军事才能,深得刘备信任和赏识。早在刘备还是新野的一个小地方势力时,刘封就追随在他身边,跟随刘备征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战功。
刘备入蜀后,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刘禅和刘永。按理说,嫡长子刘禅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选。但刘备对刘封寄予厚望,一度想让他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刘备时常对刘封说:"我看好你,将来你要辅佐刘禅,一起治理好蜀汉江山。"
刘封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让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襄樊之战时,刘备命刘封率兵攻打上庸,刘封不负所托,很快就拿下了上庸。然而,就在此时,关羽在樊城被东吴大军围困,情况十分危急。
关羽派人向刘封求援,希望他能率兵来解围。然而,刘封却拒绝了。原因有二:一是上庸初定,局势还不稳定,他不敢轻易调兵;二是关羽平日待人孤傲,不善结交,刘封与他也不太对付。
刘封的拒援,导致关羽被东吴击败被俘,最终被孙权斩首。荆州也因此尽失。刘备闻讯大怒,认为这都是刘封的错,要重罚刘封。刘封闻讯大惊失色,连忙上表请罪,愿意领罚。
此时,诸葛亮进言道:"刘封虽然是义子,但他毕竟是宗室嫡系。他勇武刚烈,这次虽然犯了错,但也怪不得他。不过,他这个性格,将来恐怕不好控制,万一哪天对刘禅不利,那可就麻烦了。不如趁此机会,除掉他,以绝后患。"
刘备听后,虽有不忍,但还是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他下令刘封自裁,刘封无奈,只得在成都的住处自缢而亡。就这样,这位本可以成为蜀汉栋梁的年轻将领,英年早逝了。
刘封之死,表面上看是他拒绝援救关羽所致。但究其根源,还是诸葛亮从中作梗。诸葛亮早就看刘封不顺眼,他嫌刘封鲁莽易怒,难以驾驭。此番借刘备震怒之机,挑拨离间,这才导致刘封被杀。
试想,若是刘封不死,日后成为蜀汉的重臣,再加上魏延等武将,蜀汉在军事上就多了一条臂膀。到了后期,也不至于出现无将可用的局面。然而,诸葛亮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宁可杀了刘封,断了蜀汉的人才之路。
彭羕李严的失宠
蜀汉初期,刘备招揽了不少人才,其中就有彭羕和李严。这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然而,他们最终却都没能善终,这不能不说是蜀汉的一大损失。
彭羕是蜀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武勇过人,善于带兵打仗。刘备攻伐益州时,彭羕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刘备称帝,彭羕官至虎威将军,负责蜀汉军队的训练。
然而,彭羕生性狂傲,言语不逊,常常得罪人。一次,他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对刘备说:"陛下你可要注意,不要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啊。"这番话虽然是好意,但却惹恼了刘备。
刘备勃然大怒,当场斥责彭羕:"你一个武夫,懂什么国家大事?还敢在这里对朕指手画脚?"随后,刘备就将彭羕贬为了阴平太守,将他打发到了边远之地。
彭羕到了阴平后,仍然不知收敛。他经常对人说:"我在朝中时,刘备对我礼遇有加,如今却将我贬到这里,实在是小人当道啊。"彭羕的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成都。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对刘备说:"彭羕虽然骁勇,但为人狂妄,不知进退。如今他在阴平生事,恐怕会酿成大祸。不如趁早除掉他,以绝后患。"刘备听后,觉得有理,就派人前去阴平,逼彭羕自尽。
就这样,开国功臣彭羕,就这样死于非命。他的死,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但诸葛亮从中煽风点火,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若是诸葛亮能以德服人,善加利用,彭羕未必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李严的遭遇,和彭羕有些相似。李严是蜀汉的重臣,他文武兼备,是刘备的心腹之一。刘备去世时,将李严和诸葛亮一起列为托孤大臣,可见他对李严的信任。
然而,诸葛亮执政后,李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诸葛亮身为丞相,掌控朝政,李严虽贵为大将军,却只能屈居其下。一次,诸葛亮命李严率军出征,李严因为下雨耽搁了军期。
诸葛亮大怒,斥责李严不尽职守,将他贬为庶人。从此以后,李严再也没有被起用过。他郁郁不得志,最终抑郁而终。
李严之死,表面上看是他自己的过错,但实际上,还是诸葛亮在背后捣鬼。诸葛亮嫉贤妒能,不容身边有能臣异己。他先是架空了李严的权力,继而又借故贬黜,逼得李严走投无路。
李严若是能善加利用,本可以为蜀汉北伐出力,然而,却被诸葛亮的猜忌和打压,断送了性命。诸葛亮虽然忠于蜀汉,但他的用人之道,实在是有待商榷。
诸葛亮用人策略的利弊
诸葛亮执掌蜀汉20余年,在这期间,他启用或铲除了不少人才。除了前文提到的魏延、刘封、彭羕、李严外,还有不少值得一提的人物。
比如说向朗,他是刘备帐下的老将,曾随刘备征战多年。诸葛亮北伐时,向朗曾率军在前线抗击曹魏,屡立战功。然而,诸葛亮却嫌他年事已高,不堪大用,便将他调离前线,改任后方督粮官。向朗郁郁不得志,不久后就病逝了。
再比如吴懿,他是蜀汉名将吴班的儿子,颇有父风。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吴懿曾随军出征,战功赫赫。然而,诸葛亮却认为他骄傲自满,不够稳重,便将他贬为了郡守。吴懿也因此英年早逝。
还有黄权,他是蜀汉的名士,博学多才。诸葛亮曾多次征召他出仕,但他都婉言谢绝了。诸葛亮就借故将他逮捕,幽禁在狱中,不久黄权就病死在狱中。
至于马谡,他虽然犯下了街亭之败的大错,但也不失为一个人才。然而,诸葛亮为了杀一儆百,竟然将他斩首示众。这不禁让人感慨,诸葛亮对待人才,未免也太严苛了些。
诸葛亮用人,最重视的是忠诚和品德。他认为,一个人若是忠君爱国,品行端方,才能担当大任。相反,那些狂傲自负、品行不端的人,即便有才华,也不能重用。
这一点,从他对待魏延、彭羕等人就可见一斑。魏延虽然骁勇善战,但却不懂礼节,屡次得罪诸葛亮。彭羕虽然武艺高强,但却目中无人,多次违抗军令。诸葛亮对他们都很不满,屡次想要铲除,只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才暂且容忍。
诸葛亮这种重品德的用人标准,本身无可厚非。但他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人才要求过于苛刻,动辄就废黜或杀戮。这就导致了不少人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久而久之,蜀汉竟然后继无人,人才凋零。
另一方面,诸葛亮用人,过于亲近自己的亲信和门生。他的几次北伐,都是由他的门生郭循、费祎等人担任主力。而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却被他弃之不用。
诸葛亮对自己的门生,可谓是偏爱有加。郭循、费祎虽然才能平平,但却被他委以重任。相反,那些真正的人才,却得不到他的赏识和提拔。
诸葛亮这种用人之道,表面上看是重才尊贤,实际上却是搞小团体,排斥异己。他只信任自己的亲信,对外来者却戒备森严。这就导致了蜀汉的人才断层,外来者难以进入核心层。
随着刘备时期的老臣凋零,蜀汉的人才队伍,就只剩下诸葛亮的门生和亲信了。这些人虽然忠心耿耿,但才能有限。一旦遇到强敌,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对。
结尾
用户评论
完全同意!蜀汉后期确实面临着人才枯竭的问题,很多有能力的将领都没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当初诸葛亮能更好地用兵,或许蜀汉就不会落入败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道理,我也一直觉得很多蜀汉后期的将领都是潜力股,可惜最后都被时间冲走了。比如马谡,他年轻才俊,战略眼光很好,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让我想不通。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片面,诸葛亮虽然在用兵上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调教成顶尖将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这和诸葛亮的军事手段没有直接关系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是真的能组成一个豪华军团,那我们肯定能看到不一样的结局!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马谡、姜维这些人都是不错的将领,但诸葛亮毕竟是丞相级的战略家,他可能更看重全局的格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体能力。说他浪费人才或许有些强词夺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让我突然想到,如果诸葛亮当时能用兵换位思考,把那些年轻有为的将领好好培养起来,会不会蜀汉后期的发展截然不同?太期待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很多蜀汉后期才俊都因为时机和环境的原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如果诸葛亮能像后来的人一样,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职责和位置,或许蜀汉就能走得更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认为人才济济的时代是最好的時代,而蜀汉后期确实存在人才凋零的问题,这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诸葛亮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但他并非完美无缺。或许他真的在一些方面表现不够灵活,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所有蜀汉潜在的优秀将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也觉得如果诸葛亮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人才,蜀汉的后期发展绝对会不一样!那些被“浪费”的人才们也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名扬四海的辉煌战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蜀汉后期的问题不只是人才匮乏这个问题,更在于政治局势和外部压力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蜀汉后期的战略失误和政策偏差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而不是仅仅将矛头指向诸葛亮一个人。每个人都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让我重新思考了诸葛亮的用兵策略以及蜀汉后期的历史。或许我们不应该单方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要多角度、多元化地看待事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提到的这些人才都是非常优秀的,即使在现在也会成为战略层面的顶尖人物!可惜他们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这确实让人惋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蜀汉后期确实是人才枯竭明显,不过这也跟诸葛亮后期重用老臣、缺乏换代传承有关吧?他应该多拉一些年轻将领上场训练,为后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真的能组建这个豪华军团,那或许可以改变蜀汉的命运!想想那些被“浪费”的人才们如果都能发挥出全部实力,简直令人兴奋不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认为,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他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的贡献不可磨灭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