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探讨?,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上映当天狂收2.85亿,预测总票房21.76亿。
2021年春节档后最猛一波高潮……
来了?
上映14天,这高潮已经缩水快一半。
对它的票房预测,眼看跌到了13.85亿。
有人说,是《速激》系列后劲不足了。
但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扩大呢?
长期以来作为票房保障的——
好莱坞大片。
2015年,《速激7》24亿,与年度票房冠军的《捉妖记》只相差毫厘;2021的《速激9》,与《李焕英》相差了近5倍。
2014年,《变形金刚4》是最后一部在中国获得票房冠军的好莱坞电影;到2017年《变形金刚5》排名变成了第六。
2020年,好莱坞电影彻底消失于年度票房前十。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疫情因素的作用。
但哪怕抛开全部的数据。
仅从经验出发——
你有多久没在大银幕上看到一部震撼不已的好莱坞大片了?
20年前,我们看着《勇敢者的游戏》《狮子王》《侏罗纪公园》《终结者》;
今天呢?
《勇敢者的游戏2:再战巅峰》《狮子王》《侏罗纪世界1、2》《终结者:黑暗命运》……
过去我们有《哈利·波特》《指环王》《阿凡达》《泰坦尼克》。
今天呢?
《哈利·波特》《指环王》《阿凡达》《泰坦尼克》经典重映。
有一种幸福叫——
“仿佛回到十年前”。
然而一种失落叫——
“这么些年的好莱坞怎么了”。
是呀,到底怎么了?
我们从这头看过去,从来不只是一个好莱坞。
浮标所至,皆是潮水的动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30年不远。
但也足以沧海桑田。
故事回到1994年,一个电影史上无法解释的幸运数。
这一年,整个世界影坛佳片丛生。
好莱坞更是创下奇迹。
诞生了名垂影史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
一扇久扣的大门,被轰然推开。
就在此前的一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从1979年的293亿跌至3亿,全年票房不足10亿。
那时的中国电影没有商业意识,不知道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1994年广电出台规定:
每年以分账票房的形式,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于是,有了后来被叫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十部进口大片”。
那一年底,北京、天津等六个试点城市的观众,看到了第一部进口的好莱坞大片: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动作悬疑片《亡命天涯》。
《亡命天涯》,在整个好莱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但是在当年。
它却在中国观众的世界观里,狠狠地凿出了一大块缺口。
张大磊的《八月》里,就还原了记忆中《亡命天涯》引发的轰动。
《亡命天涯》虽只是小范围试映。
却轻松以2500万的票房成绩打破记录,成为当年的冠军。
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来说,哪里见过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故事。
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情节,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大场面。
芝加哥的灯红酒绿令人新奇。
从大坝上一跃而下的镜头,惊得大家捂住眼睛。
重点是,那完完全全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世界。
最初的改变,总会面临重重阻碍。
在纪录片《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中,据当时主张引进好莱坞大片的中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说,那时的电影行业内的反对声音很大。
他们甚至认为
这个是民族电影的灭顶之灾
当时的反对派,更是指责主张引进大片的机构和人是“洋买办”。
当时北京地区的影院,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放映《亡命天涯》。
吴孟辰笑着回忆,那时《亡命天涯》的影片拷贝不敢放在影院,半夜三更和各个影院联系,第二天突然就放映。
放电影,搞得像打游击。
即使谨慎如此,电影还是被迫在7天之后就匆匆下映。
一扇窗户被打开,就注定无法阻挡里面的人想要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1995年,施瓦辛格主演的动作片《真实的谎言》全面引进中国影院。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它或许才真的称得上是第一部启蒙的好莱坞大片。
这对那个年代的观众而言,完全是一种压倒式的观影体验。
生死一线的高空战机搏斗,跨海大桥的激烈追逐,尺度颇大的香艳美女。
真叫做大开眼“戒”。
《真实的谎言》在当年创造了1.02亿的票房奇迹,成为了当时首部票房过亿的进口电影。
那时候,没有花式宣发和营销,全凭观众们一腔热情去贡献票房。
当时的媒体,都用“爆”字来形容它的火热。
施瓦辛格,更是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巨星。
一提起好莱坞电影,有一个用烂的词,叫“个人英雄主义”。
很多人以为好莱坞的魅力在于英雄,但真正让中国人入迷的,其实是“个人”。
长久以来,电影在中国绝对不是,也不允许是一项纯粹的娱乐。
它总要寓教于乐,赋有某种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
电影的故事仅仅是一种饵料。
便于让人无意识中把整个钩子吞下。
△ 电影《一秒钟》:全心全意为人民
好莱坞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些电影的陈规。
主角的一切动机,完全是个人的。
电影的全部,可以不讲一条道理,只为了你的愉悦。
再配之以极致的想象力,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中国观众第一次体会到了作为观众的主体性。
我们未必感动于英雄的壮举。
却在一个个无价值倾向的桥段中,沉迷不已。
《木乃伊》墓穴中铺天盖地的圣甲虫。
《星河战队》里,吸人类脑髓的外星生物。
《终结者2》中施瓦辛格抢走墨镜,跨上摩托扬长而去。
不刻意输出爱,也不刻意输出恨。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反而构成了一代人最初的好莱坞情结。
这是好莱坞——
它极大释放了那股被压抑的观影趣味。
它解除了一个必须高悬于顶的真理,告诉你每一个个体、细节、局部都可以如此富有意义。
如何不可爱?
如果把通货膨胀考虑在内。
好莱坞在中国创造的票房巅峰,仍然属于《泰坦尼克号》。
那是1998年。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市场生生夺走3.6亿元票房。
这一数字,一直到十一年后才被打破。
《泰坦尼克号》在当年有多火爆呢?
几十块一张的电影票,那时普遍月收入只有几百块的年轻男女,勒紧裤腰带也要去看。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票价甚至被炒到好几百。
就在大家奔走相告,共同瞩目下。
《泰坦尼克号》上演了惊天一幕——
那是在两人情投意合,爱火交织的时刻,Rose玉体横陈,正面出现在大银幕上。
多少组织学生观影的老师,在那一刻慌乱了手脚。
多少幼小的心灵,猝不及防承受了过于美好的东西。
是中国的社会风气已经成熟、开放到了这一幕可以坦然出现的程度吗?
2012年,《泰坦尼克号》3D版重映。
一丝不苟的剪刀,给了我们一个迟来的答案。
不是这尺度可以出现了。
而是因为这是好莱坞,足够一骑绝尘的好莱坞,所以它的尺度也就拥有了豁免权。
那是一个我们仍然愿意仰望好莱坞。
可以为之扭转自我价值观的时代。
好莱坞走向广袤的中国市场。
何尝又不是中国观众走向一个更广袤的世界。
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速融入全球化。
引进大片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0部,上升到了20部。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也在那时奠定了一批长盛不衰的大IP。
《星球大战》《007》《哈利波特》《变形金刚》……
虽然,每年的引进片配额面向的是世界各地。
但是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引进片几乎就代指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三个字,就是观众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走进影院,一定值回票价。
进入新世纪后,在好莱坞大片的强大攻势下,中国电影也在危机中求变。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2.5亿票房打败《指环王》,登顶年度冠军,扬眉吐气。
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大导们以古装大片对抗好莱坞的时代。
2004年,为了保护国产电影,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诞生。
并作为某种潜规则延续至今——
每年的暑期档,不引进海外分账大片。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国产电影保护月”。
中国电影还太弱小,太需要保护——在好莱坞的面前。
中式古装大片救市的方案,从张艺谋到陈凯歌、冯小刚,再而衰,三而竭。
观众兴趣退散,票房收益见底。
更不留情面的是,好莱坞另一股浪潮异军突起。
2010年《阿凡达》。
不少人还能回忆起十年前,它在中国上映时的万人空巷。
当时的媒体报道:“一票难求堪比春运”。
当年的新闻影像,记录下了上海巨幕影厅前,人们从凌晨开始大排长龙。
当时广电总局还专门邀请过一批专家、影评人,开会分析“阿凡达现象”。
不管是以瑰丽想象塑造出的潘朵拉星,还是那跨越性的3D技术。
都又一次革新了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认知。
2010年,《阿凡达》在中国以13.5亿票房成为第一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迈入百亿时代。
《阿凡达》创造的神话,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狂欢续写了几年。
2011和2012年的中国票房榜前十中,分别有6部和7部都是好莱坞大片。
2014年,《变形金刚4》以19亿票房登顶中国年度冠军,占该片全球票房的三分之一。
尽管轻松打破了《阿凡达》创下的记录,但这次的冠军,好莱坞赢得并不怎么好看。
3D、IMAX极尽视觉体验。
中国元素极尽讨好。
中国演员李冰冰以科学家的正面形象出演,也不再是龙套或特供。
但已经有不少观众开始厌倦这样套路式狂轰滥炸的大片。
特效一流,剧情故事不入流。
谁也没想到。
这竟是好莱坞电影最后一次在中国票房榜上夺冠。
好莱坞的魅力,是什么时候开始退潮的呢?
数据上更直观。
新的十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极速扩张,银幕数额和票房总量不断打破纪录。
从2010年的100亿,到疫情前2019年的600亿+。
而创造一个个单片票房记录的,是国产电影。
2015年,《捉妖记》25亿。
2016年,《美人鱼》33亿。
2017年,《战狼2》创造了新十年的奇迹:55亿。
是第二名《速度与激情8》票房的近2倍多。
吴京挥舞起的那面五星红旗,点燃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国观众在好莱坞动作大片中,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2017年,还有一部印度电影以12亿票房进入了前十名。
《摔跤吧,爸爸》。
豆瓣上,《摔跤》以9.0的高分深受中国观众的认可。
现实主义,女性生存。
《摔跤》在中国的成功,正在于恰恰切中了我们当下关心的问题。
往后几年,印度的现实主义电影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一波小高潮:《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调音师》。
2019年,还有3.76亿的《何以为家》,这部小成本、文艺向的中东电影成为票房黑马。
难民、贫穷和儿童生存,引发巨大讨论。
比起好莱坞创造的瑰丽梦境,我们如今更爱观摩远方的现实问题和苦难。
引进片,已经不再是好莱坞的天下。
当年《阿凡达》上映时,影迷激动满满地说:
“詹姆斯·卡梅隆闭上眼,全是电影的明天。”
但往后十年,这个明天依旧不太明朗。
好莱坞去哪了?
如今,好莱坞的困局是来自多方的。
万达并购传奇,亚马逊收购米高梅。
这几年网飞崛起,出品了《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罗马》等一系列大热佳片,订阅用户超2亿,不断冲击着各大制片厂。
以往每一波好莱坞大片的爆发,都有赖于最新的技术革命。
然而距离上一次《阿凡达》的3D技术。
好莱坞这十年来有什么变革呢?
李安想要导夫先路,苦心孤诣创造的120帧,哪怕拉满到3D+4K,《双子杀手》依然没多大水花。
这十年,好莱坞仍然在创造奇观。
但观众的“啊”越来越少。
却而代之的是——
“哦”。
而这样的“哦”,一旦被国产电影制造出来,就会重新变成“啊”。
客观地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并没有达到皮克斯动画最顶尖的技术水平。
但它的50亿票房。
是所有好莱坞动画片在中国都不可比拟的。
《流浪地球》,在科幻类型上未达完善,仍是开始。
但这仍然不妨碍,中国观众的热血沸腾。
从一部不被看好的春节档,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曾经霸榜的好莱坞电影,一部部被国产片置换。
到现在,票房前十的榜单上,好莱坞电影只剩下了一部《复联4》。
好莱坞总票房的占比,也降到20%以下。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观众迫切渴望奇观,渴望做梦。
那如今,大家更在乎的是主题——
有没有指出现实痛点。
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能不能激发民族情绪。
如今的现象级国产电影,往往都超越了电影本身,背负了更多——
《战狼2》,爱国。
《李焕英》,女性。(而且是一种中式特色的母女关系)
《哪吒》,国漫之光。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里程碑。
在一个个崛起被“自来水”的同时。
是好莱坞如苍蝇一样,频频撞向脆弱的雷区。
去年,《怪物猎人》因为一句“Chinese knees”台词涉嫌辱华,匆匆下映,豆瓣词条消失。
欧阳靖被迫出来解释道歉也无济于事。
这位以华裔身份自豪的rapper,真的会愿意说出有辱华含义的台词吗?
在公愤、讨伐之后,有人真的听过他完整的解释吗?
《花木兰》因为大杂烩式的历史错误,被上升到“辱华”“丑化中国”的高度。
但不要忘了,被我们视为经典的动画版《花木兰》,同样历史错漏百出——
南方的水田;隋唐才发明的烟花。
去年,还有昆汀的《好莱坞往事》,疑似因为李小龙的形象问题撤档。
因为李小龙的形象不高大完美,傲慢且有些滑稽。
于是,向来喜欢玩梗和恶搞名人的昆汀也辱华了。
如果是,何苦在《杀死比尔》中用女主角的服装来致敬。
况且《好莱坞往事》终究是一部虚构电影。
漫威的《尚气》,更是还没上映,就因为“满大人原型”“演员长相”等一系列问题受到辱华控诉,遭遇抵制。
不可否认,以上电影都存在争议的空间。
但就像破窗理论。
一扇窗的破损,让其余完好的窗也变得难以保全。
一旦党同伐异的思维变成评判一部电影的第一反应,那么被冒犯这件事也开始内卷起来。
无论有没有端倪,好莱坞电影都越来越动辄得咎。
张艺谋,因为赞赏《阿丽塔》两句,被指责“带头跪着”。
以及。
“让我们看看,除了张艺谋,还有谁跪着?”
《你好,李焕英》让无数人泪洒影院,重映的《阿凡达》也被指责为:挡了咱们《李焕英》的票房夺冠之路。
2017年,《战狼2》爆火,也适逢诺兰的战争片《敦刻尔克》上映。
一种声音出现。
给《战狼2》出钱的才是爱国者,给《敦刻尔克》买票的就是“送子弹”。
今年,那部创造了神话的《阿凡达》,再次回归重映。
却有人说:这是好莱坞又来圈钱了。
近十年前。
遇到那个从未被证明过的“国产片保护月”,观众还在习惯性嘲讽和抱怨。
而如今。
当这个特殊的档期事实上已经没有了保护的成分时,面对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抱怨变成了:它们凭什么能来圈钱?
一边是总差一口气的好莱坞电影。
一边是不断提气的民族情绪。
那个让人能全神贯注,投入一场视觉冒险的年代正在远去。
在1994年,中国制片厂将一年十部好莱坞大片的引进视为灭顶之灾。
在2004年,需要建起高高的栅栏来保护国产电影市场。
如今,每年的引进片有百部之多,国产电影份额却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观众,已经越来越不买好莱坞的账。
好莱坞大片还想要像过去一样制造一场梦。
但大家却只听出疲倦而又错乱的梦呓。
曾经,看一场好莱坞电影,或许需要坐很远的车,走很远的路,花上好几天的饭钱。
一年十部,错过就只能等。
如今,我们有了唾手可得的3D、iMAX、杜比……以及争相涌入中国市场的好莱坞大片。
却弄丢了去电影院的冲动,和当初一起看电影的人。
最近老电影《天堂电影院》重映。
多多三十年后再回来,曾经热闹的电影院轰然倒塌。
不是谁的错,只是一切都顺理成章地改变了。
但他还是会记得,会怀念,当小镇的影院重建,大银幕上终于出现了吻戏时。
用户评论
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啊! 好莱坞已经占据了好几十年全球影坛的制高点了,但也确实在近年来有些走下坡路,或许是时候让其他国家和地区来展现实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自然规律。 任何一 个行业都不会永远处在顶峰状态上,好莱坞作为老牌巨头,应该更坦然地接受挑战和变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看着有点挑衅啊,中国电影也有很强大的实力!我们不是一直在进步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电影其实也做得还不错,越来越有影响力了,但好莱坞毕竟经验丰富,技术更成熟,希望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世界电影发展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觉得好莱坞应该“滚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电影作品才能丰富观众的视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中国电影行业现在比较依赖好莱坞的剧本和拍摄方式。 我们更需要自己创作原创故事,培育更多有才华的人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文章有点情绪化啊!好莱坞不滚出中国,那中国电影难道就无法发展吗?还是说中国的观众只能看中国电影了? 这种思维是狭隘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标题太过于激进了。其实我们可以鼓励彼此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好莱坞滚出中国? 看来这部片的宣传片效果还不错啊! 不过电影市场本来就是竞争的,谁的实力强谁就更有可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啊,看老美拍的电影越来越少感觉质量也下降了。中国电影发展速度真不是盖的! 希望未来中国电影能够更国际化,冲击奥斯卡宝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是反对好莱坞,只是觉得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传承和特色,不应该把所有目光都放在海外市场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在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没水平了,剧情老套、特效过度依赖,现在中国的好莱坞复制片也越来越多,不如多支持一些本土的原创剧本。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好莱坞滚出中国这种说法有点过于极端,实际上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可以促进彼此发展,学习对方的优势地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电影越来越有影响力了,希望不要被“大环境”影响影响到创作的方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莱坞毕竟是老牌巨头,经验丰富,很多方面的技术和团队运作模式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坚持自己的文化风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电影市场应该是有竞争才更有活力,好莱坞滚出中国? 我觉得不是特别现实, 也未必是好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审美,彼此相互借鉴学习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向。 不要陷入谁比谁好谁比谁坏这种没意义的争论之中。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啊, 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舞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